在灵宝民间,一直流传着“父子四尚书”的故事。相传“师家寨” 就是尚书们建造的避暑山庄。
师家寨,位于五亩乡项城村东南的悬崖之上,距项城村大约三公里。北面依侍雾雨崖,东西南全部是绝壁,地势非常险峻。尤其东门,更是有“针线吊葫芦”之说,意指上面绝壁陡峭,无所依傍,唯一一条从下面进寨子的崎岖小道也只有一尺多,仅供一人行走。
寨子北面的崖岭,因有水从闯沟村边的一个涌泉眼出来后,沿落差60多米、陡险的崖壁上泄下,碰到岩壁,激射为雨雾,在夕阳照射下,那点点雨雾色彩缤纷,宛若一道道彩虹飞起,蔚为壮观,因此得名“项城暮雨”,列为灵宝八大景之一。因为师家寨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项城暮雨的风景极佳,雾雨崖的水甘甜清澈,所以,许天官才把避暑山庄选在了这里。
从崖底艰难上到山腰,一座一米多厚、长度大约六七米的门洞,仿若山之咽喉,紧紧锁住了去路,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师家寨,一棵根已腐朽大半,但却在剩下的一点根系上再次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善的院落。土建的门楼上面挑着楼脊,覆着青砖和檐瓦,还有一副猴年的对联:金猴迎来千山秀,国泰民安万里春。门上贴着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估计是今年春节这家的主人回来贴的,红红的喜庆不但让这荒芜的山村有了一点点的红尘气息,也表达了主人的故土难忘。
隔着院墙,院里有两排相对的带阁楼的土房,房子是北方常见的一面斜的样式,也是覆着青瓦,挑着脊,甚至还有长长的檐雨瓦。房高五米多,上面开着小窗。房子大约是一明两暗,中间是堂屋(客厅),两边是卧室,卧室开着木格的窗户,堂屋的门也是两扇对开的风门,是用木销插上的。风门和窗子的布局差不多,下面是整块的木板,上面有很多的小格子,有的窗户上面还贴着古老的窗花。房檐宽大约一米,下面有柱子撑着房梁,还有石头垫的台阶,院子靠近房的地方铺着石头,石头缝里已经滋生了很多野草,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阔大的房屋想必当初盖房的人家境也不错。相传师家寨是由许天官修建的避暑山庄,有很多的院落,也是依据地势,错层而建,就像现在鳞次栉比的楼房一样一排排向上、向外延伸,规模很大。许天官他们的主屋就在东面,楼宇高大宏伟依着雾雨崖修建的房屋一出门就是悬崖。夏天这里环境清幽,凉风习习,坐在院子里,视线亦无阻拦,天高云淡,看到远处的山、水、村庄,非常的诗兴和惬意。
这里最有名的当属“水过凉亭”,虽然现在已看不到什么遗迹,但当时的构建的确巧夺天工。他们用竹筒一节节续着,从寨子后面的雾雨崖引来水,在院里的凉亭下修了小渠,水潺湲地流着。亭外,细竹摇曳,垂柳娉婷,花草缤纷,亭内,茶香氤氲,琴声铮淙,不但景致很好,也非常的凉爽,让来客不但感受了主人的匠心,也体悟到了那一份诗意。
因为天官在这里,时常会有一些朋友来拜访,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怎样才能表了心意又不让人尴尬呢?天官就别出心裁想到了一个创意,那就是“雨留人,风送客”。天官在屋后设置了机关,就跟现在的水龙头一样,有谈兴正浓或者酒兴正酣的朋友因为别的原因要走,许天官就打开机关,将竹筒的水引到屋顶,水从屋檐缓缓淌下,像下雨一样,所以挽留客人留下;如果不太喜欢的朋友来,就打开机关,将屋后的墙壁门开通,会有山风穿过亭子,因为当时项城那里是江水,所以风正扬帆可以送客人启程。
能修这样大工程的许天官当然也不是凡人。传说当年许天官许进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间饭馆。一天,有一位要去山西的生意人在此店吃饭,走时将装有200两银子的钱褡裢忘在了桌上,等许店主忙完才看到这个褡裢,要还给客人,可是没有找到。许店主就将这个褡裢装在瓦罐里埋在了生意人吃饭的桌子下,等生意人再来时还他。过了三四年,这个生意人发达之后,就从山西回来,再一次经过这里,许店主赶快从桌子下挖出瓦罐,要将二百两银子还给这个生意人。生意人看到许店主这么有诚意,也很感动,就坚决推辞,并劝许店主放弃生意,专心供儿子读书。
儿子许进聪明好学,10岁随父在安定读礼经,明天顺6年,许进25岁中举,成化二年进士授监察御史。一年后继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善辨疑狱,人称神明。以后一路官运亨通陕西按察使,复为右佥都御史,至兵部转吏部尚书,人称“许天官”。
正德年间,一日,明武宗朱厚照与吏部尚书许天官闲谈,问朝中官员家籍,许天官信口道:朝中官员十之有七是弘农郡人。许天官走后,宦官刘瑾诬陷许天官结党营私,所以许进被罢官,赋闲在家。待得刘瑾被诛,皇帝欲让许进复官,其时进已殁,皇帝惋惜不已,赠太子保。嘉靖五年,明世宗朱厚熜追谥襄毅公。
许天官一生育有八子,个个居官位,尤其伯子浩官至户部尚书,仲子讃为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兄弟二人并职两京,著述《通鉴前编》《图书管见》《中庸本意》《太极图论》等编入《明经世文篇》中,少子论25岁中进士,后任兵部主事,幼年随父遍历边境,尽知关塞攻守,因著《九边图论》,渐升南京大理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直至兵部尚书加太子保,因被奸党严嵩陷害,许论被夺官闲住,72岁时安终。父子四人都做到了尚书职位,故称:父子四尚书。许进的夫人高氏也因为这几个儿子被封为一品太夫人,生独子许倓的许论夫人河东李氏也被封一品夫人。
高氏及李氏死后都被安葬在现五亩乡庄里村西南的庄坡上。庄坡和师家寨遥遥相对,既能望见家门,又能托娘娘山脉气,厚荫子孙。现在那墓碑已被移在了函谷关碑林景区内妥善保管,庄坡现在只剩下了许家祠堂、许家坟和父子尚书的零星传说。
(冶炼分公司 刘 静)